日升鑫 累计发布49条!即墨区生态环境领域“惠企措施4.0”正式上线
大众网记者 朱晓娟 青岛报道日升鑫
9月5日上午,青岛市即墨区召开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。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详细解读了《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第四批惠企措施》),并就公众和媒体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。

12条新措施登场亮相
“本次推出的《第四批惠企措施》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集了相关建设单位和环保专家的意见建议,尤其聚焦中小企业的实际诉求,措施更具精准性和实效性。”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李辉介绍,本批措施共包含18条内容,其中新增12条,修订完善6条。
新增措施中,5条涉及环评审批,包括扩大“告知承诺审批”和“简化环评”试点范围,在3个已完成规划环评试点园区基础上,新增灵山医药产业园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和打捆审批等改革举措,显著提升审批效率;推进“项目环评豁免”和“环评文件降级”试点,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环评负担。
李辉还透露:“市生态环境局正在推进AI智慧环评系统建设,系统上线后,分局将指导辖区内企业借助AI辅助开展前期策划,帮助企业降低环保合规成本、规避风险。”此外,新增内容中还有2条涉及辐射安全许可,通过简化II、III类射线装置销售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材料,推动实现辐射安全许可全程网办。
另有3条措施聚焦执法监管,推出“圆桌式”座谈帮扶、“点单式”执法服务和“一业一册”助企体检等机制;还有3条为企业提供环保合规、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“暖心服务”,从多维度为企业减负增效,助力企业提升环境治理能力,实现绿色、稳健发展。
6条措施升级焕新日升鑫
“除新增内容外,我们还对前三批措施中需优化的10条内容进行了修订与整合,最终升级为6条。”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环境管理一科负责人于燕玲说。
首先是强化对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,在延续“提前服务”“一对一全过程服务”“上门服务”和“现场帮扶”基础上,创新建立“领导包联机制”,由包联领导牵头组建专业团队,协同审批骨干、要素保障科室及行业专家,提供环评政策及审批注意事项解读服务,全力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、早投产、早达效。
在深化环评要素保障方面,进一步扩大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“简化”管理实施范围,对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联动试点的产业园区内,氮氧化物等5项主要污染物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.5吨、氨氮小于0.05吨的建设项目,免予提交总量来源说明。
“青岛环境医院”平台也迎来升级,新增云课堂、案例库等模块,并强化环保科技服务,组织行业专家为至少20家企业开展环保帮扶工作。
此外,《第四批惠企措施》还推动环评机构信用分级管理,促进环评编制行业良性发展;进一步强化差异化执法监管,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全部实施“自巡查”智慧监管,保持非现场执法占比45%以上;拓展柔性执法方式,全面落实“首违不罚”“轻微免罚”,通过教育引导帮助企业明晰法律边界,实现自觉守法。
49条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
过去两年,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聚焦企业发展需求,连续推出多批次惠企“政策包”,已累计发布四批共49条措施,惠及市场主体超300家次。
在深化环评改革方面,突出“并联办”,深化“园区办”。45个项目借助告知承诺制实现“立等可取”;34个项目通过“打捆”审批显著降低环评成本;141个项目因总量指标前置调整而直接进入审批,打破“批项目、核总量”传统模式;5个项目实现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“一体化”办理,平均节省20个工作日;打破跨部门行政审批业务壁垒,辐射安全与放射诊疗许可“两证同发”覆盖10个项目。此外,通过跨部门协同及信息共享机制,顺利完成91个省市重点项目的环评保障。
“我们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,积极推进差异化执法监管,正面清单企业总数达657家,居全市首位。依托在线监测、用电监控和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手段开展远程检查763家次,实现‘无事不扰’。”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即墨大队副大队长蓝刚介绍。今年以来,已召开3次圆桌座谈,建档办理26项企业诉求;“点单式”执法帮扶为21家企业解决环保问题40余个;编制多个行业环保合规手册并推广至168家企业,解决实际问题近200个;与区法院联合开展6期“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”,为12家企业解决24项法律问题。
下一步,市生态环境局即墨分局将以《第四批惠企措施》推动生态环境服务再升级,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,精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。同时,坚持问题导向,畅通企业反馈渠道,对落实困难、效果不明显的政策及时调整,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见效,推动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“双保双促进”。
趣操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贝格富配资 沙子口街道“我们的节日·七夕”——“巴士载鹊桥・七夕新风尚” 新婚俗宣传活动
- 下一篇:没有了